第(2/3)页 林爱民眼睛都不眨,提醒朱晽:“否则太多,不让上公交车。” “哦!” 朱晽恍然醒悟,脸色微红:“咱们走吧。” 两人坐公交,到了中关村附近的燕京理工家属院。 此时过了中午,估摸着父亲已经去办公,两人溜了进去。 朱晽路上走得很急,生怕遇到熟人。 好在林爱民懂她的心思,扛着麻袋默不作声,好像是她请的搬运工。 朱晽父亲朱云青是燕京理工的工科教授,分房子时两个女儿都在,住的是三居室。 看着他们家堪比自家三倍面积的居住地,林爱民非但不嫉妒,反而异常欣喜。 朱晽的家就是他的家,她的房间就是他的房间,越大越好! “你的屋子是哪间?” 家里果然没人,林爱民涎脸发问。 “你不是看信件的吗?” 朱晽瞪视林爱民。 “对!” 林爱民‘恍然醒悟’:“我是来拆信的。” “等会儿要你大开眼界。” 他故作神秘。 杏眼嗔他一眼,朱晽满脸好奇:“麻袋里不止有信吧,我还听到瓶瓶罐罐碰撞的声音。” “没错!” 林爱民打开了麻袋。 这个年代和后世不同,物资相对贫瘠,钱反而不是最宝贵的。 读者看了小说,感同身受下,送的都是自己爱护的东西,或者自认最有价值的。 他们的信件就是盲盒,要看作者的运气。 林爱民拿出第一封信。 刚刚拆开,就飘出两张一斤的粮票,以及三张一元的钞票。 【我是房山县的张宝国,读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久久无法释怀】 【73年我下乡到豫省林县扶沟村,认识一个当地的姑娘】 【我们两个相爱了,但我什么都没有,她最后嫁到城里,从此再没有见面】 【爱情遗忘的角落何止天堂村,陋习不摒除,相爱的年轻男女就无法得到幸福】 【您写出我的心声,附赠粮票和钱若干】 …… 听林爱民念完,朱晽瞪大杏眼,看了看捡在手中的粮票和钱:“要还吗?” “不用!” 林爱民摇了摇头:“很多作者就靠这个支撑他们继续创作,我们不能做恶人。” 他说得没错。 不是谁都像林爱民这样,随随便便能写出一篇小说的。 几十块钱的稿酬,也就够一个月生活,那些作者以后怎么办? 他一旦发表声明,拒绝接受馈赠,就会道德绑架其他作者。 智者不为! 听了林爱民解释的原因,朱晽仔细想想,点头称赞:“你是对的。” 呵! 林爱民深深看她一眼,继续摸麻袋。 第二封信贴在铝制饭盒上,后者很明显就是礼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