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他们三个担心的问题,方珍带朱晽转回后就解决了。 方珍告诉林爱民一个好消息。 “真的?” 邓桂梅满脸惊讶,盯住方珍,再次确认。 “是的。” 方珍点点头:“有关部门通知的医学科学院,批准爱民病退返京。” 她知道的更多,只是没有全部透露。 林爱民勇救落水儿童,据说有人要树立典型,甚至要去各地做报告,鼓励那些知青向其学习。 这可是大好事! 方珍意味深长对林爱民道:“过几天《人民日报》会来采访,你要好好配合。” 林爱民秒懂。 丈母娘就是丈母娘,这是提醒他呢。 莫要脑子一热,表示返回陕省,大干苦干百年。 错过这个机会,等到79年跟大家一起回燕京。 那时城里涌进来那么多待业知青,林爱民想找个工作,可就千难万难了。 转做个体户,的确有发家的机会,但也可能倒霉。 前途难以预料! 哪怕他最近想出的未来规划,也是呆在燕京,更容易成事。 “谢谢方阿姨。” 他急忙回应:“我会谨慎小心的。” 不错! 方珍点点头。 懂文学、知进退。 朱晽将来跟着他,不会吃苦。 “你后续有什么打算?” 她进一步询问林爱民:“进厂当工人,还是……” “考大学!” 林爱民早有盘算,毫不犹豫:“我觉着自己有很多不足,想去学校进修。” “好!” 方珍大喜。 高考去年恢复,第一批考生的录取名单已经下来,今年3月份就会入学。 林爱民考大学,追求进步,说明他有奋发的斗志。 必须鼓励! “学习用的资料。” 她当即许诺:“我帮你找齐,到时给你送过来。” 女婿要考大学,方珍不遗余力支持。 她老伴朱云青,在燕京理工做教授,这方面还是能帮上忙的。 “谢谢方阿姨。” 林爱民趁机恳求:“我的数学基础有点儿差,能去您家里,向朱伯伯请教吗?” 嗯?! 方珍瞥下坐着生气的女儿朱晽,心中暗喜。 她没向林爱民介绍,他是如何知道自己家情况的? 女儿果然脸皮薄! 如果对林爱民没好感,会告诉他家里有个燕京理工当教授的父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