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慕瑾辰笑着应:“不把稳,反正是过了今年的恩科,最多一年半还有春闺呢,来都来了,再回去,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不值当的。” 掌柜点头,“倒也是,谁能想到摄政王殿下,能开恩科啊,我就知道殿下一直都是为了昭国和百姓的好殿下,才不是那些人口中的人呢,一家子都没了,不该恨吗?那些事儿,不可能是殿下做的。” 开恩科的事情,是临走前,慕瑾辰交代给影子的,又有常安在身边儿策应着,影子时不时扮成他的模样露面一次,下达一个旨意就行。 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民间,忽然有了一个说法,说先帝是一个好皇帝,不过当时被身边儿一群太监蒙蔽了,所以才有了慕家的惨案。 否则,一定就是群臣相佐的佳话。 先帝知道错了,这才亲自下了密旨,让自己成年的几个儿子,自裁身亡,把最小的那个留给了摄政王殿下教导。 皇室都退让到这个地步了,还想怎么样? 一时间,有暗示慕瑾辰对皇室太过苛刻的隐晦说法,也有为皇室叫屈的。 可是这话,在别的北境西境的,还有人信,江南挨着南境,若是南境被破,最先遭遇敌人铁蹄的,就是他们,如何也不会相信这样的话的。 东境是时予的地盘,他们如何也不会应和这种映射时予的话的。 慕家出事儿的时候,时予根本就不在京城,他是毫无理由杀了很多人,可是那些人,都涉及到了时予的仇人,不完全无辜。 他确实扰乱超纲,可就是这么一个奸佞,都从未想到,要拿着战功赫赫的忠臣的命。 是忠是奸,从没有一个完整的界限。 等两人再次出发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他们的身后,不远不近的,还跟着一个人。 正是当时一直和他们一起被赶出商队的那个脸上起了疹子的书生,杨毅。 原本他们还没注意到,可是他们休息,杨毅也休息,他们前进,杨毅也前进,慕瑾辰又不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自然很快就察觉了。 杨毅跟了几天,最后他们一起在一间破庙修整的时候,慕瑾辰走过去,冷冷看着他:“你跟着我们做什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