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想搞机械外骨骼-《星火2003》


    第(2/3)页

    “但是,客观地来说,这样不顾一切的发展是存在重大隐患的,我们内部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基本上,大家的观点比较一致。”

    “那就是,在度过这次的海上危机之后,我们需要尽快从军工转向民用,把基础产业的升级做起来。”

    “我不知道伱有没有兴趣参与.当然,我们不强求,你如果想要专注军工的话,我们是完全没问题的。”

    “只不过,之前在高铁的事情上你表现出来的专业度让大家都比较期待罢了.”

    “我肯定要参与。”

    陈念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不过,我们打算从哪些方面做起?”

    “一招鲜吃遍天,没什么花里胡哨的,就是搞基建。”

    “路、桥、港、电、资源、水利、房产。当然,还有一些相对更新的基建活动,比如通信,也要做起来。”

    陈念惊讶地看着陈果,忍不住问道:

    “通信的布局现在就提出了?”

    在他的印象里,通信这项“新基建”正式纳入战略目标,还要过好多年来着。

    “要不然呢?”

    陈果有些奇怪地反问。

    “未雨绸缪嘛,很多事情宜早不宜迟。”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的通信无人区太多了,这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分化,在某些时候,带来的后果甚至比交通差异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明白了。”

    陈念点了点头,没有再问。

    不过,在他的心里,却已经隐约生出了些敬佩。

    看来,这个国家对于自己的命运,其实始终是极为清醒的。

    虽然年年都说什么“五年计划”,但实际上,计划起码已经做到了二十年、甚至有可能是三十年以后

    在这样长远的视角下,他也感到了一种踏实。

    领路人,不止是自己一个。

    至少现在,他可以坦然地说一句“吾道不孤”了

    跟陈果聊完之后,陈念看了自己的日程,发现这一天的下午并没有太多安排,于是便坦然地划了小半天的水。

    当然,他所谓的划水,其实指的是自学材料界面科学的课程内容。

    相比起繁重的科研任务,现在学习对他来说倒是成了一种放松了。

    半天4个小时的学习,他的源点数量增加了0.11个点,到现在,他的源点数量又来到了8个点的“高峰期”。

    从他的“任务管理器”上看,目前他日均源点增量已经突破到了0.25点,效率进一步提升。

    解决一些相对基础的技术问题,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

    但是,这样的源点增幅,想要去碰一碰“近未来”的科技,还是差得很远。

    要知道,哪怕是在十几年后已经实现了的量子计算机,现在他想要解析,都还需要整整300点的源点数量。

    虽然说他完全可以攒个两年的时间去点出这个科技树,但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在性价比上,其实都是很低的。

    所以,还是不能过于急躁。

    稳扎稳打,把基础技术铺开了,等裂变效应带来的源点收益进一步提升了,再慢慢向前摸索,才是最切实有效的路径

    陈念收起了系统界面,转身出门走向食堂,准备去给自己解决解决晚饭。

    这是他的例行操作——主要是为了感受感受大学生的快乐。

    在食堂里,他意外地发现,居然又遇上熟人了。

    王建成。

    这小子自从进了玉井项目组以后就极少出现了,从陈果那边的反馈来看,他也是忙得飞起。

    不过看他现在悠闲的样子.大概是项目已经告一段落了?

    陈念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王建成疑惑回头,随后神情立刻变成了惊喜。

    “学长!我正想找你呢!”

    陈念笑了笑,问道:

    “找我干啥?项目不忙了?”

    “不忙了不忙了,已经有阶段性成果了,后续的东西都是急不来的,611那边在做,我负责打打下手。”

    “没有打打下手那么简单吧?”

    陈念调侃地说道。

    实际上,他比王建成自己都还要更了解情况。

    现在在玉井项目组里,王建成虽然不能算是1号人物,但也是绝对的核心。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基础原理,在系统优化上,他占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听到陈念的话,王建成嘿嘿一笑,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学长,之前我进组的时候他们说你也会来的,但我都干了那么久了,一次也没见过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