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万元-《韩娱夙缘》


    第(3/3)页

    “嗯,我知道了,谢谢PD的体谅。”我应道。

    PD轻轻颌首:“那允瑄,准基,胜基,我就先走了。”说着,带着摄影师离开了。

    我张口欲言谢。

    胜基和准基却同时摆摆手,示意不用。

    准基说道:“别说谢谢了,朋友嘛,帮帮忙是应该的,再说,也不是没有报酬啊!”想到从我这里诈去的一包烟,准基眉开眼笑。

    胜基则是笑问道:“对了,允瑄,上次在你那里喝的酒叫什么来着?”

    “刘伶醉!”准基舔了舔嘴唇,提醒道。

    胜基眯着眼睛:“对对对!就是那种酒,啧啧,幽香浓郁,不错!不错!”

    “刘伶醉”,酒色明净清澈,酒质绵甘醇和,饮后余香留长,追溯它的历史,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字伯伦,本系安徽省宿县人士,因他不满朝廷的专权横暴,便千里迢迢到了北方的遂城今河北省徐水,访友张华。张华以当地佳酿款待,刘伶饮后大加赞赏。据《徐水xian碑志》记载,刘伶当年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之块垒”,并乘兴作诗。他在《酒德颂》中写道:“捧瓮承槽,衔杯漱醪,饮此美酒,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传说刘伶饮酒后,完全沉醉于美酒之中,竟大醉三载,后卒于遂城。据说遗冢至今尚在,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人为刘伶修建了一座“酒德亭”,迄今犹存。

    “刘伶醉”之所以闻名,这与它的特殊制作工艺有关。它用本地产的优质高梁、大麦、小麦、大米、小米、糯米、豌豆等七种粮食为原料,取太行山下古流瀑河畔的甘泉井水,采用传统的“老五甑”工艺酿造,又以张华村刘伶墓所在地的芳香泥土封窖,发酵陈酿而成。“刘伶醉”属浓香型,敞杯不饮,酒香扑鼻;多饮也不伤神。

    听他们这一唱一和,我哪里还不明白意思,当下笑应道:“我只能答应你们一点,不管什么时候去我那儿,酒管够!菜管够!”

    “好!”胜基、准基同时喜笑颜开。

    古人云:酒逢知己千杯少!性情相投,互相看着对眼儿,对胃口,吃点儿、喝点儿,又有什么好吝啬的呢?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