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演出-《韩娱夙缘》


    第(2/3)页

    她“啊”的一声,然后连珠炮似的说了起来:“没想到你笛子吹得这么好,小弟弟啊,我做主,也不用选拔了,到那天你直接上。”

    我点点头,又寒暄了两句,告别这位颇为有些自来熟的学姐,跟团支书打声招呼,走回家。

    联欢会的时间定在礼拜五晚上6点半到8点半,我的节目安排在最后第二个。在学生会的安排下,我的节目还是演奏《姑苏行》,不过旁边加了个大屏幕,上面放着苏州秀美的风光。

    我早早到场,穿上了他们弄来的演出服,是一套宽袍大袖、缁衣博带的汉服,这让我很是喜欢。在后台等上节目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的处于放空状态,脑子里什么都不想,是养神的好法子。

    等到学长过来叫我准备登台,我才从放空状态回神,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我还是第一次,也不由有些紧张,我深吸一口气,走上了舞台。

    这是一个大礼堂,第一排坐着的是院系里的一些领导和邀请来的一些校友,后排是新生,间或还有些无聊或是好奇的学长学姐。

    站上舞台,我反而平静了。灯光打到我身上,我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开始吹奏,这时大屏幕也播放起了苏州风光,古典的园林,《枫桥夜泊》的寒山寺,悠悠的古运河,诗韵的枫桥,伴随着我青衣飘飘的汉服、幽幽咽咽的笛声,仿佛走进了尘封的历史,也走进了人们心间。

    我生于常州,苏锡常共属吴越文化一脉,又因地理位置相近,我很是熟悉。这《姑苏行》的吹奏,我也加入了自己对苏州的理解,对家乡的念想:

    引子,散板,音乐表现的是一个“晨”字。力度弱起渐强,旋律音域由低向高进行,如旭日渐渐东升,描写着江南春早、万物荣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A段,优雅的行板,这里突出的是一个“行”字,而且是优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苏园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应稳健而流畅。指法上,强调江南丝竹中“颤、叠、赠、打”手法的运用。要注意换气位置的准确,错误的换气位置会破坏旋律句法的完整。同时,换气位置的处理也是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时,口锋要精细,发音要纯,并显得玲珑剔透。

    B段,热情小快板,要突出一个“舞”字,这里的“舞”有舞榭歌台上的“舞”、花园中万紫千红的“舞”、游人心中心神荡漾的“舞”,亦有音乐与演奏技法上的“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动与力度的强弱对比;手指灵巧、富有弹性,仿佛在笛上“舞”动。同时,速度不宜过快,应突出一种优雅的“舞感”。

    A1段,稍慢的行板。音乐中表现的是一个“归”字,如同夕阳西下,游人念念不舍地归去。演奏手法上仍采用A段“颤、叠、赠、打”的技法,但气息应柔和一些并逐渐减弱,直至曲终。

    我忽的有些明悟,这人在乐中,乐是心声,或许就是最高境界吧,倒是与佛家的“空”有些类似。我好像有了些突破,不是指技法,而是心境,到底是要大舞台,才能锤炼人,以前我的目光还是太狭隘了,我感慨着,心中对更大更宽广的舞台有了些许向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