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前的“军团”也具有学习和适应能力,但比起活生生的人类,人工智能在遭遇突发状况下的反应总是会慢上一拍。这是因为他们只会在已有的战术范本和验算法则中寻求最优解,一旦遭遇战术范本之外的状况就没辙了,一直要到中央计算网络更新战术范本,他们才能做出有效应对。用通俗易懂的说法来解释,就是这个阶段的人工智能只能算是一群应用题做得还可以的小学生。 眼前这台机体在战斗开始阶段还表现出类似的机械特征,可是在和“夜莺”交战后,这台机体却一再展现出高度的灵活应变能力,不用等待数据传输、研究检讨对策、下载更新战术范本等等流程,直接在现场就拟定出对策,在实战中尝试并且改进。更进一步仔细观察和研究对手的动作,分析其行为模式,拟定针对性的策略…… 观察对方的弱点,伺机而动——这简直和人类没有分别,在效率和反应速度上,又更甚于人类。这种东西量产普及到“军团”各型号,也不用多,只要所有担任指挥官级别的机体配备了同类型的人工智能,“军团”的威力就会得到长足提升。到那时候,谁都无法阻止“军团”。 “这还真是……造出了相当了不得的东西啊。” 距离地面8500公尺的空中,罗兰抱怨似的呢喃着。 整个战斗的过程,他从高空中看得一清二楚,根据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来看,这种人工智能的成长速度堪称等比数列级增长。正常情况下人类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融会贯通的新战术、战法,这鬼玩意儿最多几分钟就消化吸收完毕,改良成最符合自身情况的版本。人类最伟大的头脑在这台铁疙瘩面前也显得笨拙可笑。换成是罗兰自己与之交战,如果不能在最开始就一鼓作气干掉对方,接下来的战斗也会变得相当棘手。“夜莺”能够坚持到现在,让罗兰掌握这台机体的技术特性和设计思路,已经实属难能可贵。 所幸这台机体的战场经验还是不够充分,一旦确定猎杀目标顺位,就会死盯着猎物不放。除了眼前的战斗,其它什么都看不到。要是再成长一些,积累一些大局观念和团队合作经验的话,再想干掉它就难了。 要干掉这怪物,要想延迟防卫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脚步,只有趁现在。 黑漆漆的枪口指向地面,本应笼罩在夜幕下的大地正在喷发雷电和火焰,“独角兽”良好的隔热性与遥远的距离让罗兰无法感受到现场的炽热,但从这个位置上用光学传感器就能把握到钢铁四足兽的动作及样貌,现场战斗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深呼吸,让思绪沉淀,一直沉到除了瞄准光圈里的目标,什么也不剩下的忘我之底。在时间的流逝变得无比缓慢,空气仿佛凝固的那一刹那,罗兰将全身的力气注入食指。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