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打破头-《食色春光》


    第(2/3)页

    “你真请我上清茗居?”

    这清茗居是定陶最大的茶肆。林贞娘虽然没有进去过,却久闻大名。

    果然是最好的茶肆,单只看清茗居的欢门,已觉不凡。一般商铺的欢门,多是扎着彩带绢花,艳丽而奢华。独清茗居的欢门,却是素色,欢门两侧却是镶着陶土大花盆,内植松木。老枝苍翠,松针浓密,看那造型,分明就是黄山的迎客松一般。

    听说,京里的大茶肆,都是这样的,门口必放奇花异木,店内又有奇花异草,名人字画,端的是清雅幽静。不管是读书人还是有钱人,都是最爱去这种上档次的茶肆。这就和后世那些大酒店一样,装修得越上档次,来的客人越有面子,在价格上反倒不计较了。

    虽然林贞娘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能不能也开上一间大酒楼,可是看到这清茗居,却不免动了心思想要进去瞧上一瞧。

    进了清茗居,果然是摆设精致,四面墙上俱是字画,虽一时之间看不出是不是名人字画,可这么拿眼一扫,已先觉得清雅脱俗。

    扭头,却瞥见一侧柜台上的偶人。那是一尊不大的瓷制偶人,姿态飘逸,面容俊秀,昂首而立,手持一书卷。走近了细看,那书卷上居然写着《茶经》二字。

    见林贞娘一直盯着那偶人瞧,刘原就笑起来,“这是茶圣陆羽!这些茶肆里都供着他,若是客人少了,就用茶水浇他,听说很灵验的……”

    林贞娘一愣,再看,那偶人下面果然是一个茶盘似的,盘子里还积着一些茶汤,若是细闻,还能嗅到淡淡的茶香。

    这风俗,她倒是头回听到,“这位茶圣大人倒也是个可怜的,写了本《茶经》留了名也就罢了,怎的过了那么多年还要受后人热水淋头之苦呢?”

    明明说的是笑话,可偏生林贞娘说得一本正经。刘原愣了好一会儿,才“嗤”的一声笑出。

    “你莫要胡说了,仔细掌柜的叫人轰了你出去。”转目四望,虽然一楼大厅也有位子,刘原却仍笑道:“博士,我们要坐楼上。”

    这所谓的博士,却是茶博士。宋时茶肆酒楼,什么茶博士、酒博士、饭博士的不胜枚举。

    “这里清静,我才请你。若是长胜街上的那些花茶坊,下门桥旁潘家茶坊那样的,我可不敢请你。”刘原走在前头,回头笑道。

    他说得随意,林贞娘问得也随意:“什么是花茶坊?还兼卖花吗?”

    她一句话才问出,少年白净的面皮立刻涨了个通红,“不是、不是,是我一时说错了――你可千万别同人说我和你说这个了……”

    林贞娘迷惑地眨了眨眼,忽地想起之前刘原拉着李安说的那些话,不免也觉尴尬。难道那花茶坊,也和青楼一样,是那种去处?虽然疑惑,却不好再问。

    清茗居的二楼多是雅间,另又有些只用屏风相隔的雅座。

    刘原和林贞娘也没进雅间,就拣了靠窗的雅座坐了。刘原显然是来惯了茶肆的,叫了茶汤,又叫了四样干果,分别是梨条、胶枣、樱桃煎、人面子,配着茶吃,更觉这炒制的干果咸香可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