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scrip ype="e/javascrip" src=""></scrip></br>
“不可否认,《沉默的羔羊》是部精彩的电影,安东尼?霍普金斯短短21分钟的表演征服了所有观众,他汉尼拔的睿智和变态淋漓尽致的诠释了出来,让人毛骨悚然,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会有个‘汉尼拔’的代称。
可偏偏评委会却将这个《肖申克的救赎》最有希望的奖项颁给了《沉默的羔羊》,不得不说是件遗憾的事情,也许评委们有着足够的理由,但在我看来这实在有欠公平。”
——《洛杉矶时报》朗?普尔曼
奥斯卡结束的第二天,媒体好像被引爆了似的纷纷开始为《肖申克的救赎》鸣起不平来。虽然每届奥斯卡之后都会出现评论家为某些落败电影呐喊的情况,可像现在这样颇具默契的发难还真没多少。
有冷静旁观的,有公正分析的,有尖酸讥讽的,也有刻薄谩骂的。《洛杉矶时报》的记者朗?普尔曼的文章属于第二种,而《纽约每日新闻》的记者理查德?塞洛克斯属于第三种。
“很显然,在本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评委再一次充分的展现了他们保守的一面。众所周知,奥斯卡不喜欢惊悚、科幻片以及监狱等题材的电影,这种类型的电影即使获得提名也很难拿到奖项。
是的,我知道有人肯定要说《沉默的羔羊》就是惊悚类的电影,但是请注意,这部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政治电影,这也是为什么会被奥斯卡的评委们所青睐的原因。他们或许打算借这个机会将最佳电影颁发给《沉默的羔羊》以显示自己的胸怀,却没想到还有一部更为纯粹的《肖申克的救赎》。
可以说,《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生不逢时,如果是换在以往任何一届奥斯卡,至少也能拿到一到两个安慰奖,可惜现在偏偏遇上了《沉默的羔羊》,评委们自然不会考虑另一部监狱题材的电影,即使他的主题完全符合主流的口味。
我想,当阿德里安?科威尔带着《肖申克的救赎》走进音乐中心的时候,他绝对没有想到会面对这样一种局面,他应该是这届奥斯卡上最为悲情的人。”
理查德?塞洛克斯本来就以尖酸刻薄闻名,无论是谁,批评起来都会毫不留情,这篇发表在《纽约每日新闻》上的文章自然不会更改风格。虽然之前他也曾讽刺过阿德里安也曾批评过《肖申克的救赎》,不过奥斯卡这个目标显然更吸引人一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