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老聃降临,孔子成贤-《重生慈航普度》


    第(3/3)页

    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

    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

    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丘皱眉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

    孔子道:“见之”

    弟子问:“老子何样?”

    孔子思索片刻,言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

    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幼时喜好周礼,酷爱模仿祭祀礼仪、摆列祭器,年轻时做过路过管理仓库(即“委吏”)和牛羊的小官(即“乘田”),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

    孔子执政时,立即将扰乱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杀掉,以严肃法纪,因而名动一时。

    孔子执政仅三个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

    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

    孔子一向主张“张宫室,抑私门”,所以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结果触怒三桓之中的季氏,不得不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一生奔波劳碌,却无诸侯赏识,唯有弟子相随,求问学识。

    六十八岁时,在弟子冉秋努力下被迎回鲁国,虽然被敬称为“国老”,国君与三桓时常请教于他,但是依旧是“敬而不用”。

    当时天下公学把持舆论,只有贵族可以学礼仪,明典籍,孔子率先开始教授私学,以至于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

    晚年,孔子垂垂老矣,又不得重用,于是专注于修改注释经典,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改《春秋》。

    在改《春秋》时,鲁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

    叔孙氏家臣钥商获麟。

    折其左足,载以归。叔孙氏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

    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

    叔孙氏闻之,然后取之。

    弟子子贡问曰:“夫子何泣也”

    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

    因为思及自己出生时有麒麟现世,如今无端麒麟被杀,孔子认为大不详,于是停止修改《春秋》。

    并写下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此乃“获麟绝笔”之典故是也。

    不久,其长子孔鲤早逝,哀而成疾,与世长辞。

    临死前悲呼“太山怀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弟子子贡守灵六年,门人弟子聚集坟冢之处守孝,筑室而居,号称“孔里”

    周天星辰抖动,万物悲鸣,孔子羽化而成仙

    头顶《论语》、《春秋》、《礼》、《乐》,一股浓郁“仁爱”之气萦绕,前往火云洞,拜见三皇,成就圣贤之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