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甜的是用来祭神、祭祖、祭土地、祭灶公。 早上他母亲已经把祭拜的冬节圆搓好,并已经用红糖煮了拜过,剩下的这些糯米团就是要搓来中午吃的 闽南的冬节圆都是用糯米做的。 以前是用石磨把浸泡软的糯米磨成浆水,然后用布袋装了滤去水分,留下的就是做冬节圆的糯米团。如今直接用机器磨比以前省事多了。还有的根本就不用糯米磨,而是用糯米粉挑水搓。虽然这样方便,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冬节圆好像没有用糯米磨成浆水做成的冬节圆那么好吃,感觉没那么爽口。 闽南的冬节圆很有意思,就是不管做多少,都要有两粒比其它圆仔大的冬节圆,大家都说这叫“圆公”“圆母”。宋文至今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子做,搞不懂。 要祭拜的冬节圆要用红糖煮了,才能祭神、祭祖、祭土地、祭灶公,祭拜好后,把两粒最大的“圆公、圆母”贴在灶公神像前,旧时也有贴在大门、各个窗户、柜、橱、床、椅、禽舍、畜舍等处,不过现在少了,大多拜拜后,放在了自己的肚子里。 冬节时,搓圆仔还有个规矩,那就是不能数。小孩子只要一数,就会被大人呵斥,说数了后脸上会有白白的“圆仔迹”。 宋文以前也被训过,以至于后来看到人家脸上有一团圆圆的白白的印记就以为是在冬节时数圆仔数出来的,直到后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害得他以前数圆仔的时候老是提心吊胆的,就怕脸上忽然长出一个白白的印记来。 熙熙不愧是个好孩子,卖力的按着宋文的吩咐搓着一个个小圆仔。这主要是宋文说只要搓好,就给他煮牛肉小圆仔吃的功劳,不然他早屁颠屁颠的跑去玩了。 冬季天冷,牛肉有补脾胃、益气盘、强筋骨的功效,加上今天是冬节,吃牛肉小圆仔算是最当时的。 做牛肉小圆仔的圆仔不能太大,只能有小拇指大小,不然就不好吃了。 看到儿子熙熙和小叔宋文搓着小圆仔,林清兰在旁边感觉很有趣,就洗了手,也过来帮忙。 一会儿,小圆仔就搓了一大堆。 宋文就拿着小圆仔来到厨房。先把买来的牛肉剁碎,拌上蕃薯粉,然后热水煮好小圆仔,再把剁碎的牛肉放下去煮熟,调味,勾芡,让汤汁似浓不浓,不稠不淡。最后放入炸熟的干葱,撒上芹菜,胡椒粉,这道牛肉小圆仔就算做成了。吃起来十分可口,非常好吃,有着一股浓浓的乡土味。 冬节圆是吃不饱的,中午还煮了饭。吃过饭后,宋文就回了山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