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连饭都吃不起了,就只能召唤五胡乱华,永嘉南渡了。 算来算去,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上了:粮食。 粮食是商业的基础,也是工业的基础。 而目前来看,大汉目前最核心的两个农业人才就是徐光启和宋应星了。 徐光启不能动,得留着造大炮,宋应星还是可以动的。 张让说完,看着户部大佬们,意思很明白,该让他们拿出了一套方案出来了。 宋应星在这个时空里是农民出身,他之前对多种农作物的研究也非常深。 听到张让问话,见众人沉默,忍不住插口道: “殿下,臣有一套方法,可以种植土豆。” “哦?” 张让转过头看向他,岂止是张让,所有人都转过头看向他。 范蠡等人打死也想不到这里竟然会有这么一个邋遢的流民。 “说来听听!” 张让很器重宋应星,连忙问道。 宋应星一扫众人,缓缓道来: ”关于种粮食这种事情,还得分步骤来。第一、应先将荒废的田捡起来,例如军屯和兼并过剩每人种的田。” ”第二、总结种田的经验,将这些经验有组织有纪律的宣传下去,手把手交给农民,让农民伯伯们更加专业,增加粮食的产量。” ”第三、制定出兴修水利等灌溉涉事的计划。” 第一点张让已经想到了,这件事让乐毅去做,一个将军性格的人去管钱粮,可谓雷厉风行,让他清查土地,事半功倍, 至于后两条,是在张让的原本的设想框架里面填充血肉, 老百姓之所以不愿意种田了,就是种田的税比不种田的还高,并且官员会借机兼并。 如果新的税政推下去,就不会再有人傻呵呵去卖田了。 宋应星提出的,不正是新政嘛? 蒙毅呈递一份厚厚的书籍上来,他说道: “主公,这是这些年的编写国库财产的汇总,请过目。” 宋应星也呈递上了他的东西,也是一本书。 这是他这一生在老家种田的农业总结,他视若珍宝,往往随身携带。 里面对水稻浸种、育种、擂秧、耘草等生产全过程作了详尽的描述。 不仅如此,在他这本书的首页,就有一张图纸,是一种农作物工具的图纸。 张让是如获至宝啊,有宋应星这位大神在,农业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里面里面说的温室种植,完全可以科普到民间,将田地一年四季都利用起来。 张让粗略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道: “长庚(宋应星的字),你,莫非天才!?”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