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一个年轻建筑工人在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处于昏迷状态。患者在医院里苏醒后,觉得下肢不听使唤,遂怀疑自己将终身残废,萌生了轻生念头。患者的一个朋友发现他的这一思想苗头后及时鼓励说:“你年轻力壮,生理机能强,新陈代谢旺盛,只要你积极配合治疗,日后加强锻炼,肯定不会残废。这是医生说的,请你相信我!”短短几句鼓励话,使患者抛却了轻生念头,增强了治疗信心。以后的日子,患者不但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坚强地投入了生理机能的恢复锻炼,数月后即伤愈出院。后来他跟他的朋友说:“要不是你适时给予我鼓励,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对恢复健康抱有信心的。” 在这里,病人仅根据自己下肢不听使唤这一症状就认为自己将终生残废,这说明他过多地考虑病情,却没有认识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朋友抓住病人身体素质好这一优势,突出强调,尽力使他相信自己不会残废,并强调这是医生所说,结果使病人重新对康复抱有了信心。 ●从病人细微变化做出乐观估计 在生病时,由于受病痛困扰,病人往往会对病情怀有深深的忧虑,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可能导致悲观情绪的滋生,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在探病时,我们不妨抓住病人身上的细微变化做文章,强调此变化意味着病情正在慢慢好转,预示着康复已是大有希望。在说此番话时,我们可以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越是这样就越能让病人信以为真,使其对自己的病情做出乐观的估计。 有一个患黄疸型肝炎的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总以为自己的病没有好转,产生了悲观情绪,丧失了治疗信心。这时,一个朋友前来探视,遂暗示说:“你的脸色比以前好多了,听医生说,你的黄疸指数已有所下降,这说明你的病情在好转!”这句暗示性语言,使患者的精神倏然振作,并乐观地接受了治疗。不久,他便病愈出院了。 探病者抓住了病人脸色的变化,暗示病人的病情“比以前好多了”,然后又引用医生的话来加以证明,使病人很自然地信以为真。其实,病人的脸色是不是真的好多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振作精神、鼓起勇气和坚定信心。 ●劝病人安心养病 人生病后,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等都被迫中断,自己不得不暂时与外界隔离,过上与病痛为伴的索然无味的生活。任何一个人得了病,恐怕都会感到烦躁、焦虑,特别是一些性子急的人,巴不得马上康复,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对于这样的病人,讲个故事或打个比方,让其意识到“一心不得二用”的道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让病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焦虑是非但无益、反而有害的,从而安心养病。下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某校的高中生刘明,因班内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又面临期末考试,结果一下子把身体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体重锐减了十几斤。住院期间,他总是惦记着自己的学习,生怕因为耽误了功课而落到后面去,结果反而加重了病情。他的朋友王东来探望他,知道了刘明的这种情况,便对他说:“我希望你把你的生活想象成一个沙漏。你知道吗?在沙漏的上一半,有成千上万粒沙子。然而,永远也没有办法让两粒以上的沙子同时从一个窄细的漏管中流下去。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个沙漏。每一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果我们一件一件地做,就像沙子一粒一粒地通过沙漏一样,那么我们就既能把事情做好,又能保证身体不受损害。相反,如果像你这样一面养病,一面还想着去背课文、做习题,那你就既没法搞好成绩,又养不好病,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是不是?” 王东以沙漏作比方,向刘明讲述了“一心不得二用”的道理,形象生动,颇给人启发。刘明明白了这个道理,意识到现在只有安心养病,才能把失去的功课补回来,真正搞好学习,也就不再焦躁,身体也很快康复了。 ●注意保持口径一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