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的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手段-《张嘴就来:99%的人都不知道的即兴发言技巧》


    第(2/3)页

    从表扬入手,就好像动手术前给病人打麻醉剂一样,让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康复。因此,在批评别人时,也不妨给“病人”打一个“麻醉剂”——使用“三明治策略”。

    ●保全下级的脸面

    一般情况下,在上司与下级的谈话中,下级对自己的名誉要敏感得多。作为上级,当你希望改变自己下级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保全他的脸面,这也同样会给你带来巨大收益,既达到批评的目的,又不为此招致任何怨恨。“人要脸,树要皮”,敏感的下级对直截了当的批评深恶痛绝,如果上司在谈话中能巧妙、含蓄地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错误,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查尔斯·施瓦布一天中午路过他的一个炼钢车间,发现有几个工人在抽烟,而就在他们的头顶,挂着一块写有“禁止吸烟”字样的牌子。这位老板该怎么教训他的伙计们呢?痛斥一顿吗?拍着牌子说:“你们不识字吗?”不,都不是。老板深谙批评之道,他走到这些人跟前,递给每人一支雪茄,说:“年轻人,如果你们愿意到外边去吸烟,我将非常感谢。”胆战心惊的工人们心里有数,老板知道他们坏了规矩,但他什么也没有说,相反送给每人一支雪茄。工人们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不觉得没面子,因此更加敬重自己的老板。

    顾全下级的面子,特别是在批评时,这是多么重要,可惜并不是所有的上司都曾考虑过这些。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目的和权威,横暴地对待下属的感情,挑剔甚至恐吓自己的下级而从未想到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会损坏自己的形象。当你再次在部下面前怒火中烧时,为什么不先思考几分钟呢?要知道,减轻下级的痛苦,就是减少自己的麻烦。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

    如果你的下级所犯的错误实在是令人忍无可忍了,愤怒的火山再也压抑不住,如果你认为有必要给他们一个教训,不妨爆发一次,特别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当然,此时你必须确认自己是正确的,而且不能过于苛刻,这电闪雷鸣般的一击将给你的部下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地树立你的权威。当然,此时受到批评的这名下属成了牺牲品,他可能会对自己的上级充满不满甚至抱怨和痛恨。故此,事情过去以后一定不要忘记及时安慰,解开下属的这个心结。

    史载古代伊利特王国有一名将领叫琼尼斯,这位将军治军甚严,甚至可以说是百般挑剔。一日他巡视军营,发现一名下级军官军容不整,立即召集手下全体军官,当着大伙儿的面给予一顿痛斥,声色俱厉,全军上下为之肃然,被批评者也自觉无地自容。然而两天以后,此人被召到将军的办公室,琼尼斯对他笑脸相迎、温言抚慰,检讨自己当日过于严厉。这名下级军官当时就改变了自己对长官深恶痛绝的看法,表示坚决效忠上司。

    这位古代将军的批评术的确不凡,通过公开批评的“打棒子”,不仅整肃了军纪,而且在部下心目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严形象;此后又在暗中以单独道歉的办法,化解了被批评者对自己的怨恨。

    总之,不同的人由于经历、知识、性格等不同,批评和接受批评的能力和方式都有很大差别,上司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下级的特点,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

    ●直接批评的三种方法

    直接批评,就是不拐弯抹角,直接接触所否定和批评的问题。其主要有三种方法。

    1.商讨法

    通过讨论、分析、交谈的形式,以平和的心境和口吻,循循善诱,帮助下级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

    2.命令法

    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紧急、无法商讨,上级可采用下达命令的方法否定下级的不正确行为。

    3.激将法

    有时对下级可采取激将法予以批评和否定他们的错误行为,或明扬暗抑,或明激暗压,以收声东击西之效。

    ●迂回批评的四种方式

    迂回批评就是采取间接的语言策略接近核心问题,达到否定和批评下级的目的。它有四种常用方法。

    1.询问法

    这种方法是指上级把核心问题掩盖起来,佯作不知,但胸中有数,按一定线索东探西问、顺藤摸瓜,将“谜底”留在最后,促使下级自我感悟、自我更正。这样就照顾了下级的情面,维护了其自尊心。倘若下级“执迷不悟”,再去点破话题,也顺情顺理、无可驳辩。

    2.侧击法

    下级的有些错误或不宜点破,或尚未探准,需要用别的事例来暗示或提醒,以促其自我醒悟或自觉收敛,这就是侧击法。

    侧击法又分两种:一种是面对下属本人,顾此而言彼,弦外有音,似在说彼,实即言此;或议他人,实指听话人。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拐弯抹角说到君。此法的关键是必须找到相似的事物或相似的人,否则相去太远,难以对号,不易奏效。另一种则是面对众人,漫无所指,点出一些只有当事的下级才能心领神会的事情,给其以必要的心理压力,使他感到我的事上级已知,只是碍于情面没有挑明,于是,从内心深处自我警醒、自我矫正。

    抗日战争初期,著名社会活动家沈钧儒先生是参议员。有一次,参议员开会,休息时,参议员们三三两两地坐着闲谈。有人讲了些嘲笑胡子的笑话,讲完后还对着沈钧儒发笑,因为他正有一脸不算少的胡子。

    沈钧儒也笑着说:“三国时期,关羽、张飞遇害以后,刘备决定兴兵伐吴。要从关兴、张苞二人中选一个当正先锋。叫他们当场比武,结果不分胜负。又叫他们各自讲述他们父亲的本领。关兴说他父亲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杯酒斩华雄……讲了一大套。张苞也说他父亲如何一声喝断灞陵桥、如何三气周瑜,等等,说得有声有色。关兴急了,说:‘我父亲丹凤眼,卧蚕眉,一口长髯,飘到胸口,人称美髯公,你爸爸比得了么?’正讲到这时,关羽忽然在空中‘显圣’了,横刀怒目对关兴说:‘你老子有这么多长处你不说,单提老子的胡子做什么!’”

    沈钧儒讲完,拂髯微笑,而嘲笑他胡子的那位参议员则面红耳赤。

    面对他人对自己胡子的嘲笑,沈钧儒不动声色地讲了段《三国》里的故事,以引用的方法回击了他人的挑衅。故事讲到后面,情节引到了“胡子”上,沈老用听来似原故事的语言,话锋一转,一语双关地点出了讲故事的真意。借关羽“你老子有这么多长处你不说,单提老子的胡子做什么”之语,既委婉地批评了议论者的无聊,又表示了这样一个观点:论人应顾全面,要言其主要功过,不要拘泥于小节。

    3.回避法

    这是一种不便于或不必要面见当事者本人或提及核心问题的一种否定和批评下级的方法。这种策略最常用于否定下级的某些不当意见和看法。

    回避法惯用的技巧有两种:一是见斯人不提斯事,使下级有“上级不予重视”之感,自动放弃己见。二是,果有不知趣的下级,则可采用提斯事不见斯人的方法。即有意无意地对别人提及此事不宜办的理由,待传入当事者耳中之后,当事人便知其不可为而自动告退。

    回避法不可随便使用,它只能用来处理那些十分微妙、不宜当面谈的问题。

    4.迂回启发法

    迂回启发,就是不正面指出和点破,而是采取迂回曲折的办法,给下级以暗示和启发,使其悟出道理、提高认识。
    第(2/3)页